requestId:687680238ffc69.35060833.
5月20日上包養甜心網午,安徽省當局召開全省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新聞發布會。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羅宏向媒體介紹了全省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情況。
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是國家重點培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速培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支撐。省委、省當局將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新興產業之一,省當局負責同道掛帥擔任產業推進組組長,省生態環境廳充足發揮產業推進組辦公室感化,與各成員單位、各有關市親密共同、協同發力,配合推進“雙招雙引”和產業培養任務,加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近年來,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營收規模連創新高,2021、2022年連續衝破3000億元和4000億元臺階,2023年達到6121.9億元、實現兩年翻番,此中光伏制造業營收超2900億元、躍居全國第3位,產業發展優勢持續增強,在全國產業布局中的位置和感化進一個步驟晉陞。
堅持前瞻謀劃 頂層設計加速完美
深刻研討產業發展規律,堅持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協同推進,用全產業鏈的理念謀劃產業集群發展布局。我省先后制訂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包養網出臺支撐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編制產業鏈圖譜和“雙招雙引”路線圖,明確產業發展目標、路徑、任務包養女人和保證舉措。制訂皖北新動力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凸起產業集群和重點園區兩年夜抓手,集中布局、集中資源、集中氣力、集中攻堅,以“兵團式、陣地戰”形式推進皖北新動力產業集群建設,往年皖北地區新動力產業落地項目數、投資額占全包養網評價省比重分別達到34.4%、28.4%,僅滁州市新動力產業產值規模就超過2000億元。
堅持科技引領創新能級顯著晉陞
堅定不移走“科創+產業”的門路,持續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布局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擁有國家級平臺13家、省級平臺364家。健全“揭榜掛帥”等機制,加速關鍵焦點技術攻關,涌現出一批標志性引領性自立創新結果,異質結組包養件最高功率連續三次刷新世界紀錄、單結鈣鈦包養意思礦電池穩態效力實現26.1%創世界記錄、年夜氣環境超光譜衛星遙感打破國外壁壘、140MPa超高壓循環氫疲勞測試系統方面處于國際領先程度。鼎力推動科技結果轉化,舉辦產學研用對接會,24家企業與科研院所簽約,13項科研結果獲得推廣應用;推動科技場景要素對接,發布首批產業應用場景28個、場景解決計劃68個。
堅持招年夜引強嚴重項目接續落地
著眼強鏈補鏈延鏈,制訂招引目標清單,加強省市專班協同,積極吸引優質項目、高端人才、企業總部在皖布局,2023年落地項目1350個,總投包養一個月價錢資額1.19萬億元,產業投資規模連續兩年位列十年夜新興產業之首。一是平臺招引。借力商協會、金融機構等資源,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舉辦4場“雙招雙引”推介活動和兩屆中國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博覽會,推動博覽會會址永遠落戶安徽,勝利簽約79個項目、總金額1315億元。二是聯合招引。通過省項目招引綜合服務平臺向市縣推送投資意向線索417條,與市縣聯合招商96次、落地項目近千個。三是境外招引。赴japan(日本)、愛爾蘭等開展海內招引,簽署總投資56億元的一起配合協議。
堅持產融一體金融賦能日益增強
堅持深化政銀戰略一起配合,與工商銀行等9家省級銀行樹立戰略一起配合,2023年,銀行授信7472億元、同沒有人喜歡「別人的孩子」。孩子撇撇嘴,轉身跑了。比增長118%;發放貸款1959.7億元、同比增長68.4%。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舉辦產業銀企對接會,一起配合銀行與285家鏈上企業勝利簽約,總金額1450億元。構建產業基金體系,打造總規模400億元母子基金矩陣,組建完成120億元規模的主題母基金,已立項子基金13支,總規模210億元,儲備項目168個、擬投資130.95億元。
堅持頂格服務保證舉措務實無力
強化統籌協調與精細服務,樹立重點市包保、重點一起配合園區“一園一檔”、重點企業“一企一檔”、重點項目“一項目一推進表”等服務機制,對9個重點市、23家重點一起配合園區、131家重點培養企業和188個重點項目進行重點調度,及時向企業推送當局支撐政策,更多采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方法兌現獎補資金。樹立健全賦能市縣的服務協調機制和企業訴求辦理機制,清單閉環解決各地碰到的困難問題,解決企業問題訴求100余項,做到“市縣有求、專班必應”。
下一個步驟,我們將繼續依照省委、省當局任務安排,鼎力開展“雙招雙引”,著力優化產業生態,以市場邏輯、資本氣力戰爭臺思維謀劃推動產業集群建設,奮力開創全省新動力和節能小姑娘又坐回服務台,開始刷短視頻,也不知看到什環保產業包養高質量發展新局勢。
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羅宏;省發展改造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省動力局局長汪振宇;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武海峰;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姚凱; 省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李向陽分別答覆了多家媒體的提問。省當局新聞辦有關負責同道、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處室、事業單位重要負責同道,以及多家新聞媒體記者參加了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實錄如下:
汪曄宇:
列位記者伴侶:
安徽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 汪曄宇
大師上午好!歡迎列席省當局新聞辦新聞發布會。往年10月以來,我們舉辦“十年夜新興產業甜心寶貝包養網”系列新聞發布會,持續介紹全省培養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情況。明天的發布會,向大師通報全省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情況,并答覆大師包養管道感興趣的問題。
列席明天發布會的是: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羅宏師長教師,省發展改造委副主任、省動力局局長汪振宇師長教師,省科技廳副廳長武海峰師長教師,省工業和一句話簡介:先婚後愛,溫暖又殘酷的小甜文信息化廳副廳長姚凱師長教師,省國資委副主任李向陽師長教師。
包養站長起首,請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羅宏師長教師作情況通報。
羅宏:
列位來賓、媒體伴侶們:
大師上午好!新動力和包養俱樂部節能環保產業是國家重點培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速培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支撐。省委、省當局將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新興產業之一,省當局負責同道掛帥擔任產業推進組組長,省生態環境廳充足發揮產業推進組辦公室感化,與各成員單位、各有關市親密共同、協同發力,配合推進“雙招雙引”和產業培養任務,加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近年來,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營收規模連創新高,2021、2022年連續衝破3000億元和4000億元臺階,2023年達到6121.9億元、實現兩年翻番,此中光伏制造業營收超2900億元、躍居全國第3位,產業發展優勢持續增強,在全國產業布局中的位置和感化進一個步驟晉陞。
一是堅持前瞻謀劃,頂層設計加速完美。深刻研討產業發展規律,堅持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協同推進,用全產業鏈的理念謀劃產業集群發展布局。我省先后制訂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出臺支撐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編制產業鏈圖譜和“雙招雙引”路線圖,明確產業發展目標、路徑、任務和保證舉措。制訂皖北新動力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凸起產業集群和重點園區兩年夜抓手,集中布局、集中資源、集中氣力、集中攻堅,高起點、高標準推進皖北新動力產業集群建設,往年皖北地區新動力產業落地項目數、投資額占全省比重分別達到34.4%、28.4%,僅滁州市新動力產業產值規模就超過2000億元。
二是堅持科技引領,創新能級顯著晉陞。堅定不移走“科創+產業”的門路,持續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布局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擁包養app有國家級平臺13家、省級平臺364家。健全“揭榜掛帥”等機制,加速關鍵焦點技術攻關,涌現出一批標志性引領性自立創新結果,異質結組件最高功率連續三次刷新世界紀錄、單結鈣鈦礦電池穩態效力實現26.1%創世界記錄、年夜氣環境超光譜衛星遙感打破國外壁壘、140MPa超高壓循環氫疲勞測試系統方面處于國際領先程度。鼎力推動科技結果轉化,舉辦產學研用對接會,24家企業與科研院所簽約,13項科研結果獲得推廣應用;推動包養情婦科技場景要素對接,發布首批產業應用場景28個、場景解決計劃68個。
三是堅持招年夜引強,嚴重項目接續落地。著眼強鏈補鏈延鏈,制訂招引目標清單,加強省市專班協同,積極吸引優質項目、高端人才、企業總部在皖布局,包養條件2023年落地項目1350個,總投資額1.19萬億元,產業投資規模連續兩年位列十年夜新興產業之首。一是平臺招引。借力商協會、金融機構等資源,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舉辦4場“雙招雙引”推介活動和兩屆中國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博覽會,推動博覽會會址永遠落戶安徽,勝利簽約79個項目、總金額1315億元。二是聯合招引。通過省項目招引綜合服務平臺向市縣推送投資意向線索417條,與市縣聯合招商96次、落地項目近千個。三是境外招引。赴japan(日本)、愛爾蘭等開展海內招引,簽署總投資56億元的一起配合協議。
四是堅持產融一體,金融賦能日益增強。堅持深化政銀戰略一起配合,與包養故事工商銀行等9家省級銀行樹立戰略一起配合,2023年,銀行授信7472億元、同比增長118%;發放貸款1959.7億元、同比增長68.4%。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舉辦產業銀企對接會,一起配合銀行與285家鏈上企業勝利簽約,總金額1450億元。構建產業基金體系,打造總規模400億元母子基金矩陣,組建完成120億元規模的主題母基金,已立項子基金13支,總規模210億元,儲備項目168個、擬投資130.95億元。
五是堅持頂格服務,保證舉措務實無力。強化統籌協調與精細服務,樹立重點市包保、重點一起配合園區“一園一檔”、重點企業“一企一檔”、重點項目“一項目一推進表”等服務機制,對9個重點市、23家重點一起配合園區、131家重點培養企業和188個重點項目進行重點調度,及時向企業推送當局支撐政策,更多采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方法兌現獎補資金。樹立健全賦能市縣的服務協調機制和企業訴求辦理機制,清單閉環解決各地碰到的困難問題,解決企業問題訴求100余項,做到“市縣有求、專班必應”。
下一個步驟,我們將繼續依照省委、省當局任務安排,鼎力開展“雙招雙引”,著力優化產業生態,以市場邏輯、資本氣力戰爭臺思維謀劃推動產業集群建設,奮力開創全省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局包養網勢。包養網站
汪曄宇:謝謝羅廳長的介紹。
上面進進答問環節,歡迎列位記者提問,提問前請舉手表示,并通報一下地點的新聞機構。
安徽日報記者:請問我省將怎樣繼續推動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羅宏:
謝謝這位記者伴侶的提問。下一個步驟,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當局安排請求,圍繞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目標,以皖北地區新動力產業振興為重點,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定位,以兵團式、陣地戰形式統籌謀劃推動產業發展,引育國內外龍頭企業湊集群、提品質、補鏈條、拓市場,周全晉陞產業規模和焦點競爭力。
一是打好兵團戰。以優勢企業為作戰主力,組織央包養企、省屬企業、著名平易近企、優質投資機構組成聯合艦隊,進進產業集群建設的包養軟體主戰場。以科技創新為發展動力,堅持創新引領、以強促年夜,晉陞科技創新平臺能級,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位置,深刻實施企業技術創新才能晉陞計劃,支撐企業牽頭建設創新聯合體、產業研討院、孵化器、中試基地等載體,優化全省創新資源布局,在技術創新上走在前列,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拓空間、增動能。以商協會、金融機構為無力支撐,積極發揮商協會感化,搭建對接交通平臺,依托商協會和龍頭企業組建產業聯合會和產業聯盟,引導一起配合銀行加年夜信貸投放力度,支撐主題母基金加速布局,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著力構建運轉高效、布局公道、保證無力的基金叢林。
二是打贏陣地戰。明確主陣地,進一個步驟明確產業重點布局的園區,著力培養一批氫能、光伏設備制造、新動力資料、資源循環應用等特點園區,開展標志性項目和專精特新企業招引,以市場化方法“一區一策”“一縣一策”推動項目和資源集聚,加速晉陞園區產業集聚度和競爭力。占領制高點,重點圍繞新動力、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應用和碳中和5年夜細分產業集群,高起點做好產業鏈設計,精準完美產業鏈圖譜,推動產業鏈在全省和更年夜范圍協同。積極開展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和個性關鍵技術研發攻關,衝破鈣鈦礦疊層、碲化鎘、長時儲能、液流電池、飛輪儲能、氫能等一批焦點技術,構成一批標志性結果。
三是打勝招商戰。凸起綠色招引,以零碳園區、零碳工廠試點建設為抓手,協同開展戰略一起配合、重組整合、嚴重項目建設等,著力打造綠色產業鏈。凸起鏈式招引,引導企業研制“三首”產品包養網比較,加年夜關鍵配套項目招引,構建富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凸起基金招引,依托產業母子基金群,彙集投資項目信息,前置參與招引項目發掘對接,充足發揮資本招商的引導撬動感化。凸起平臺招引,充足應用珠三角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推介會、第三屆中國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博覽會、皖北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雙招雙引”推介會、產業應用場景對接會等平臺開展集中招引。凸起聯合招引。強化省市縣協同、全域聯動,開展有聲勢的聯合招商活動。
包養網四是打響皖北攻堅戰。周全推進皖北新動力產業集群建設,加速落實《皖北新動力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樹立皖北新動力產業集群建設推進機制,制訂年度任務計劃。聚焦先進光伏、新型儲能、氫能、生物質能、資源循環應用等5年夜細分產業,精準做好產業鏈設計,細化產業建設規劃,推動皖北各市縣、開發區完美具體產業序列清單和發展規劃。開展聯合招商,加速搭建聯合招商和產業對接平臺,廣泛招引國內外龍頭企業和各類產業資源參與皖北重點產包養妹業集群建設。加速園區建設,培養一批產業集聚、特點鮮明、技術領先、富有活氣的產業園區。構建產業生態,推動新動力產業技術、產業、資本、人才等各類要素在皖北耦合匯聚,著力打造“四鏈”深度融會的產業生態。
中新社記者:請問我省在推動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項目建設方面供給了哪些保證辦法?
汪振宇:
謝謝這位記者伴侶的提問。省發展改造委深刻貫徹落實省委、省當局任務安排,加強要素保證,構成有用投資,加速推動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一是優化實施用能預算治理。出臺《關于優化用能預算治理精準設置裝備擺設能耗要素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強度下降目標的若干辦法》,以項目單耗優劣作為重要考慮原因,各市能耗強度把持進展、用能空間應用情況等作為參考原因,對新上項目實施差異化用能治理。對單位產品能耗優于標桿程度或單位工業增添值能耗優于全省把持程度的項目,充足保證用能需求。2023年,統籌1129萬噸標煤能耗指標保證114個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嚴重項目建設需求,分別占省級全年批復項目總數、能耗的62%、68%。加年夜開源節流任務力度,深刻實施重點企業“一企一策”節能降碳診斷及升級改革,推動年夜規模設備更換新的資料,加速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二是鼎力推進風光裝機倍增工程。樹立源網荷儲一體化、煤電與可再生動力聯營、風電鄉村振興工程、競爭性設置裝備擺設等多賽道推進集中式風電和光伏項目建設形式,出臺進一個步驟推進分布式光伏規范有序發展的政策辦法,強化分布式光伏備案、建設、并網等全過程治理服務。截至2023年末,全省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3945萬千瓦,占全省發電裝機36.5%、居長三角首位,此中分布式光伏裝機1937萬千瓦、居全國第6位。多措并舉爭取省外來電,積極對接國家動力局、國家電網公司和電力外送省份,晉陞吉泉直流輸電功率,核準開工陜電進皖工程,進一個步驟晉陞全省電力供應保證才能。
三是加速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制訂抽水蓄能投資主體競爭性比選辦法,指導催促完成休寧里莊、蕪湖西形沖、績溪家朋等項目投資主體比選,將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納進全省重點項目清單加強協調,“十四五”新增并網績溪、金寨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新開工桐城、寧國、霍山、石臺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截至2023年末,全省累計建成抽水蓄能電站裝機468萬千瓦、居全國第3位。
四是推進新型儲能多場景應用。通過風電和光伏發電競爭性設置裝備擺設等方法擴年夜新型儲能電站市場,對標滬蘇浙研討出臺支撐新型儲能充放電的支撐政策,積極在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等多側拓展新型儲能電站應用場景。截至2023年末,全省建成并網新型儲能電站裝機178萬千瓦/298萬千瓦時,居國網區域第6位。
下一個步驟,持續實施用能預算治理,統籌能耗指標著力保證高質量項目用能需求,將無限的能耗指標優先設置裝備擺設到低耗費、年夜產出、可持續的產業和項目中,發揮最年夜效益。
安徽廣播電視臺記者: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技術迭代更換新的資料比較快,請問省科技廳若何推動產業創新發展?
武海峰:
謝謝這位記者伴侶的提問。近年來,省科技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當局任務安排,通過建平臺、抓攻關、強主體、促轉包養網比較化等舉措,著力推動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研發應用,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布局建設創新平臺。在重塑全省科技創新平臺體系任務中,對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領域予以傾斜支撐,重組“深部煤炭平安開采與環境保護”等3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建實驗室、產業研討院、企業研發中間等省級創新平臺20家,有用集聚了人才、設備等各類產業創新資源。
二是開展有組織科技攻關。瞄準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所需,精準凝練科技攻關指南,2023年,支撐領軍企業聯合高低游企業、高校院所實施嚴重科技計劃項目57個,設定國家和省級財政支撐資金超過1億元,在煤化工廢水零排放及資源化應用、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資料等領域霸佔了一批“洽商”技術。
三是培養壯年夜科技企業。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行動和科技領軍企業培養建設行動,在新動力和節能環保領域培養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1145家、高新技術企業1805家、獨角獸(潛在)企業3家、上市高企4家、科技領軍企業2家。
四是促進科技結果轉化。依照“達標即準”原則支撐建設一批包養網省級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樹立了規模150億元的天使基金群和風險資金池,開展了安徽“雙創匯”“長三角高校院所行”等系列活動,促進技術需求與創新資源對接一起配合。2023年,全省新動力和節能環保領域企業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衝破600億元。
下一個步驟,省科技廳將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會協同,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集群供給堅實科技支撐。
新華社記者:請問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推進產業綠色化升級中做了哪些任務?
姚凱:
謝謝這位記者伴侶的提問。根據省委、省當局任務安排,省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推進組辦公室設在省生態環境廳,省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建設任務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工信廳。我廳重要從以下3個方面,協同推進新動力和節能環保產業綠色轉型。
一是抓綠色新業態培養,晉陞光儲產業能台灣包養網級。組建運行省光儲辦,制訂出臺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建設指導意見,聯合印發支包養網撐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落實“免申即享”項目36個,總資金3248.6萬元。組織全省光儲產業融企對接會,上線全省光儲產業供需對接平臺,助企“牽線搭橋”促發展。2023年,光伏玻璃產量占全國1/2以上、逆變器產量占全國1/3、組包養app件產量占全國1/4擺佈,全年包養網推薦光伏制造業實現營收2967億元、躍居全國第3位、創歷史新高。
二是抓綠色制造貓終於安靜下來,乖乖地睡著了。建設,打造產業綠色轉型示范。通過龍頭引領、示范帶動,初步構成國家、省、市三級綠色工廠培養機制,構建包括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的綠色制造體系 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