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7080f17a8bc6.84529084.
北極星儲能網獲悉,3月6日,廣東省河源市國民當局發布關于印發《河源市動力發展“十四五”規劃》的告訴。
《規劃》中提到,增強電力供給側靈活調節才能,公道設置裝備擺設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加速推動岑田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推進河源電廠等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革,隨機應變發展自然氣調峰電站,建設新型儲能電站。鼎力晉陞電力需求側響應調節才能,研討樹立源網荷儲靈活高效互動的電力運行與市場體系,鼓勵各類電源、電力用戶、儲能及虛擬電廠靈活調節、多向互動。
推動新動力汽車智造產業基地建設,集聚發展新動力汽車焦點零部件及儲能設備,重點引進汽車及新動力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充電設備等電池關鍵零部件,培養發展多類型、年夜容量、低本錢、高效力、長壽命的高機能儲能設備。
快布局前沿新資料產業,積極布局高機能儲能等綠色低碳資料,重點引進高能量密度及長循環壽命電池正負極資料、耐高溫低電阻隔閡和高導電率電解液等鋰離子電池關鍵資料項目。
促進新動力綜合應用,在各類園區、鄉村等推進可再生動力及其它分布式動力多能互補、綜合應用,支撐發展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分布式光伏,鼎力推廣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應用。推動“可再生動力+儲能”系統和微電網系統建設,加速發電側、變電側、用戶側及獨立等新型儲能技術推廣應用。
原文如下:
河源市動力發展“十四五”規劃
動力是經濟社會的血脈與動力,動力平安是國家平安的主要組成部門。“十四五”時期是我市加速培養“五年夜產業”,鼎力實施“七年夜行動”,爭當融進粵港澳年夜灣區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排頭兵,加速建設幸福和諧漂亮河源的主要時期。本規劃根據《動力生產和消費反動戰略(2016—2030)》《“十四五”現代動力體系規劃》《廣東省動力發展“十四五”規劃》《廣東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電力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河源市國平易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相關文件請求編制,重要明確“十四五”時期河源市動力發展的指導思惟、發展思緒和重要目標,安排重點任務和嚴重項目,是未來開展動力發展任務、制訂動力政策和年度計劃的主要依據。
第一章 發展基礎包養網
第一節 發展現狀
一、發展成效
“十三五”以來,河源市深刻踐行新發展理念,周全貫徹落實動力反動戰略,積極推進保供應、調結構、提效力、促改繫方式,只是從未聊過天。造、惠平易近生等各項動力任務,基礎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重要目標和任務,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周全建成小康社會供給了無力支撐。
——動力結構顯著優化。一次動力消費結構中,煤炭、石油、自然氣、一次電力及其他動力占比由2015年的48.31%、25.81%、0.68%、25.21%調整為2020年的39.93%、18.01%、1.90%、40.16%,煤炭消費占比降落8.38個百分點、石油消費占比降落7.8個百分點、自然氣消費占比上升1.22個百分點、一次電力及其他動力消費占比上升14.96個百分點,動力消費結構進一個步驟向清潔低碳化轉變。周全完成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革,加速推進工業園區高淨化燃料鍋爐裁減和清潔動力改革升級。動力綠色發展顯著推動空氣質量改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排放量年夜幅降落,為堅決打好淨化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供給了主要支撐。
圖1 2015—2020年河源市動力消費結構變化
——動力儲運設施穩步發展。“十三五”期間,河源擴建500KV上寨變電站,新增變電容量1000MVA;新增220KV變電站4座,分別為萬綠湖站、奎閣站、霍山站、九連山站,擴建1座,新增變電容量1440MVA。到2020年末,全市建成50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11座,110千伏變電站58座,35千伏變電站27座,構成35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11540.5萬千伏安、線路總長度3988.4公里,電網整體供電才能富餘。“十三五”期間,西氣東輸三線閩粵支干線(廣州—潮州段)及粵東自然氣主干管網惠州—河源支干線項目正式投產,“多氣源互聯互通”供應格式加速構建。截至2020年末,河源市累計建成自然氣門站1座,LNG氣化站5座,供氣管道1430公里,液化石油氣儲配站26座,液化石油氣供應站585座,城燃企業自然氣儲氣才能約0.13萬立方米(液態)。
——動力應用效力慢慢進步。“十三五”期間,全市單位GDP能耗累計降落16.02%,能耗強度及碳強度在北部生態發展區五市中均為第一低位;動力消費新增量32.36萬噸標準煤,年均增長1.7%,2020年動力消費總量把持在399.27萬噸標準煤,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十三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2020年,六年夜高耗能行業綜合動力消費量為133.70萬噸標準煤,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能耗的比例為81%,較2015年降落了2.5個百分點。煤炭消費獲得有用把持,2020年規上工業煤炭消費量214.02萬噸,較2015年減少9.11%。
圖2 2015—2020年河源市動力消費總量包養甜心網變化
——可再生動力成為電力主力軍。河源市無煤、油、氣,水能資源已基礎開發完畢,新動力開發包養網ppt潛力年夜,屬化石動力匱乏、可再生動力相對豐富的市域。截至2020年末,全市電力裝機容量達296.44萬千瓦,此中,煤電120萬千瓦,水電126.24萬千瓦(省調機組新豐江和楓樹壩共55.50萬千瓦,地調機組70.74萬千瓦),風電9.90萬千瓦,光伏發電38.13萬千瓦,生物質發電及其他2.17萬千瓦。全市電力裝機容量較2015年新增45.01萬千瓦,增長17.90%,新增電源裝機均為光伏發電、風電、水電等可再生動力。可再生動力發電裝機176.44萬千瓦,裝機占比近60%,此中光伏裝機38.13萬千瓦,裝機增長近18倍。全市慢慢構成以水電、火電為基礎,風、光等可再生動力周全發展的多元化電力供應體系。
圖3 2015年和2020年河源市電源裝機規模變化
圖4 2015年和2020年河源市電源裝機結構變化
——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建成投產東源天華陽光農光互補示范園項目(100MW)、連平年夜湖(40MW)、連平隆街(40MW)、連平上坪(20MW)農業光伏項目、西氣東輸三線閩粵支干線(廣州—潮州段)、粵東自然氣主干管網惠州—河源支干線等一批動力基礎設施項目。有序推進河源電廠二期、東江流域水平安保證晉陞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擁有廣東省車載智能液晶顯示屏企業重點實驗室和廣東省移動動力企業重點實驗室2家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和屋頂光伏等太陽能光伏項目加速推進,光伏應用規模持續擴年夜。光伏發電、水電開發、超超臨界燃煤發電等先進高效動力技術應用和產業日益集聚發展。
——動力體制改造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造不斷深化,引導工業園區等年夜電力用戶直接參與電力市場買賣,有用下降企業用電本錢,到2020年末,全市共有515家市場主體獲準進電力市場買賣,累計實現直接買賣電量47.51億千瓦時,下降企業用電本錢約1.82億元,助推河源市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積極鼓勵公共機構和重點用能企業奉行合同動力治理形式。
——動力服務程度不斷進步。加速動力平易近生保證工程建設,推動城鄉居平易近獲得基礎動力供應和服務均等化,獨立供電區域農電體制改造任務基礎完成,農村地區基礎實現穩定靠得住的供電服務全覆蓋。供電靠得住性、電壓及格率、環網率、可轉供電率、饋線自動化覆蓋率、智能電表覆蓋率、低壓集抄覆蓋率、通訊覆蓋率均獲得分歧水平的晉陞,農村戶均容量達到2.12千伏/戶。制訂出臺河源市實施光伏扶貧工程指導意見,樹立光伏企業招標名錄,強化光伏企業資質、產品質量、后續維護的監管,促進光伏扶貧產業安康有序發展,保證貧困戶好處,讓動力改造發展結果更多更公正惠及全體國民。
二、存在問題
——分歧年份能耗“雙控”形勢差異較年夜。“十三五”期間,河源以能耗年均增長1.7%的增速,支撐年均5.4%的GDP增長,順利完成省下達的能耗“雙控”目標任務,節能降耗獲得顯著成效。可是“十三五”前四年單位GDP能耗累計僅下降8.4%,且2018年單位GDP能耗不降反升,2020年單位GDP能耗則降落8.32%,各年度能耗“雙控”形勢差異較年夜。
——經濟增長對動力資源的依賴性較年夜。河源在廣東屬于后發展地區,當前經濟總量和能耗總量偏小,短期內水泥、鋼鐵、陶瓷、玻璃等高耗能行業仍占主導位置,傳統產業升級程序較慢。隨著河源深刻參與“雙區”和深圳都會圈建設,主動承接廣州、深圳在產業、技術、資金等方面溢出資源,推動電子信息產業、水產業、先進資料產業、生態游玩業、現代高效農業等產業興市行動,全市動力消費需求也將持續增長。綜合考慮區域發展優勢、產業發展基礎、產業結構特征、嚴重項目布局等原因,當前河源經濟包養發展對動力資源的依賴性仍較年夜。
——可再生動力進一個步驟開發面臨制約。今朝河源市可再生動力電力裝機以水電站為主,水電占可再生動力電力裝機的比重約70%。上世紀50年月開始,河源就出現了應用江河水力發電的水電站,經過了幾十年的開發建設,當前水能資源已基礎開發完畢。陸上風電受生態嚴格把持區和林地指標限制,進展相對緩慢。“十三五”期間,河源市光伏發電開始疾速發展,但“十四五”開始,風電、光伏發展將進進平價階段,不再進行財政補貼,實現市場化、競爭化發展。未來進一個步驟晉陞可再生動力應用規模將面臨較年夜壓力。
——自然氣發展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到2020年末,河源市管道自然氣普及率僅為33.8%,低于粵北地區47.7%的均勻程度。全市仍有4個縣級行政區未通達自然氣主干管道,包含龍川縣、戰爭縣、東源縣、連平縣。今朝河源市尚未實現門站供氣,自然氣終端價格偏高,此中,自然氣居平易近用戶價格(第一檔)為3.89元/方,而全省實現門站供氣的16個地級市均勻為3.6元/方。近年來自然氣應用于發電和工業的程序較慢,自然氣規模化應用發展遭到限制。
——新動力產業發展落后。光伏發電、風電、水電等可再生動力發電裝機占全市裝機的比重近60%,可再生動力已成為河源電力體系的主力軍。但全市新動力產業研發氣力較為單薄,領軍人才缺少,人才結構仍以傳統工業低端生產技術人才為主,現有的技術人才培養架構和引進機制難以構成高端人才集聚效應,自立創新基礎氣力缺乏。新動力裝備制造整體程度與全省先進程度比擬仍有較年夜差距,關鍵焦點技術和先進裝備對外依賴水平較高,且全省新動力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對河源包養也沒有太多的布局,新動力產業有待進一個步驟培養壯年夜。
第二節 發展環境
“十四五”及中長期,隨著我國積極構建以國內年夜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彼此促進的新發展格式,推動碳達峰與碳中和、“雙區”建設等多重國家戰略和先行先試政策在我省疊加,以及我市爭當融進粵港澳年夜灣區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排頭兵,加速建設幸福和諧漂亮河源,我市動力事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一、發展機遇
——綠色低碳發展帶來戰略機遇。在全球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等原因配合感化下,世界動力綠色低碳發展年夜勢已成。在聯合國年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盡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嚴重宣示。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概要1:強調:“要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包養網式積厚成勢,持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凸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筑牢北部生態樊籬,把北部生態發展區打形成更具持續力的生態發展新標桿。”河源作為廣東的生態樊籬,具備打造全省生態發展新標桿的傑出基礎。以新擔當新作為爭當融進粵港澳年夜灣區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排頭兵,是省委、省當局新時期高質量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式賦予河源的嚴重任務,更是河源融進全省發展年夜局,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全省綠色發展供給經驗的嚴重機遇。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佈景下,淨化小、靈活性強的氣電將成為銜接傳統動力與零碳新動力的橋梁。隨著河源市可再生動力發電裝機容量疾速增長,其間歇性的特點需求調峰電源與之配套,自然氣發電及包養抽水蓄能發電項目作為調峰調頻機能優良的電源,是可再生動力發電的無力補充,是電力部門低碳轉型的可行技術路線。
——動力技術創新程序加速。2021年3月15日,中心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要實施可再生動力替換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造,構建以新動力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科技創新是構建清潔低碳平安高效的動力體系、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科學途徑和必定選擇。《廣東省培養新動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加強核電、風電、光伏、氫能、生物質能、智能電網、儲能、充電樁、地熱能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隨著新一輪科技反動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動力互聯網、數字動力、電力物聯網等領域向縱深發展。新一輪動力變革興起,新業態新形式蓬勃發展,新動力將迎來加速發展新階段。包養網河源市可再生動力資源豐富,可再生動力發電裝機占全市裝機比重遠高于全省均勻程度,要緊抓戰略機遇期搶占新動力發展跑道,整合優勢科技氣力與創新資源,加速發展可再生動力發電、分布式電源、微電網、儲能、電動汽車等動力生產消費技術,加快傳統電力行業向新動力電力系統演變。
——體制機制改造深化推進。國家和省依照“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總體思緒,積極穩步推進動力體制改造,加速構建充足競爭、公正有序的動力市場體系。隨著國家管網集團廣東省管網無限公司的成立和全省自然氣“縣縣通工程”的實施,加速構成覆蓋全省、資源共享、公正開放的自然氣“一張網”,有利于打消資源輸送瓶頸,下降終端用戶用氣本錢,促進河源經濟社會發展。
——電力供需格式相對寬松。“十二五”時期及“十三五”前兩年,河源市電力供需寬裕,具有必定的電力富余,電力保證供應的壓力相對較輕。隨著河源社會發展周全加快和國民生涯程度的進一個步驟進步,自2018年開始,河源市供用電形勢發生了轉折,用電需求增長年夜于供電才能的增長,電力供應較為緊張,需從市外調進電力。“十四五”時期,河源電廠二期項目及東源自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有用解決電力供應緊張問題,全市的電力供應將從緊缺轉變為富余,電力供需格式相對寬松。
二、面臨挑戰
——動力供應內部條件不穩。全球地緣政治關系日趨復雜、油氣價格年夜幅震蕩、動力管理體系加快重構,加劇動力資源供應內部條件的不確定性,加之近年來廣東省夏日出現電力供應緊張情況,對河源動力供應保證帶來較年夜平安風險和隱患。
——動力發展約束原因趨緊。在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下,請求鼎力發展可再生動力,擴年夜自然氣應用規模,進步煤炭清潔高效應用程度,加速動力綠色發展進程。但河源仍處于工業化階段的中期,未來開發應用重點項目、承接產業梯度轉移都將加劇資源環境約束牴觸,帶來地盤應用、建設空間、拆遷安頓等社會問題,加年夜動力項目建設難度。
——國外技術封鎖加劇。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特別是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動力等領域的國產技術自給已晉陞到了戰略平安層面。動力領域事關國家穩定和平安,動力技術也存在著技術封鎖的風險。
——國家相關補貼政策退坡。“十四五”期間,可再生動力發展將進進市場化發展階段,發揮市場在可再生動力資源設置裝備擺設中的決定性感化。從2021年開始,風電、光伏發展將進進平價階段,中心財政不再補貼,實現市場化發展、競爭化發展。
第三節 需求預測
綜合考慮河源市經濟發展、重點項目布局、產業升級標的目的、終端用能效力和清潔低碳動力發展潛力對動力供需的影響,安身于廣東省和河源市本身資源稟賦、經濟發展階段和產業體系建設等實際情況,依照體現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請求,公道把持動力消費總量,完成省下達的單位GDP能耗累計降落幅度任務。
依照“控煤、節油、提氣、增非化石”的動力結構優化調整總體思緒,慢慢擴年夜自然氣應用規模,加速開發應用光伏、風電等新動力,河源市動力消費持續向綠色低碳轉型,預計到2025年,全市自然氣、可再生動力等清潔動力消費年夜幅進步,自然氣消費持續進步,非化石動力消費比重進步至40%。
從動力分類看:“十四五”河源市煤炭消費有必定增長,重要受河源電廠二期拉動。河源市煤炭消費重要由煤電廠、鋼鐵廠包養、水泥廠和陶瓷廠構成。綜合考慮電力負荷和電力需求堅持中高速增長的客觀實際,充足發揮煤電托底保證感化,進步電煤占煤炭消費比重,公道支撐經濟社會發展電力需求,非發電用煤總體壓減。“十四五”河源市石油消費受經濟、生齒拉動略有增長。隨著東源自然氣熱電聯產項目建成、“煤改氣”推進和城鎮管道自然氣普及率進步,“十四五”河源市自然氣應用程度將年夜幅進步。預計到2025年,自然氣消費量約5.2億立方米。以電動汽車、5G、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將成為用電增長新動能,電能替換深刻推進,全社會電氣化程度持續進步,預計到2025年,我市全社會用電量約166億千瓦時,“十四五”年均增長10.8%。
第二章 總體請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惟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思惟為指導,周全貫徹黨的二十年夜精力,深刻貫徹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認真落實黨中心、國務院決策安排,包養意思完全、準確、周全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部分、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以“四個反動、一個一起配合”動力平安新戰略為統攬,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造為主線,以改造創新為最基礎動力,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平易近生需求為安身點,鼎力發展清潔低碳動力,完美動力基礎設施網絡,推動動力清潔高效應用,積極培養新動力產業,深刻推進動力技術、體制反動及共享普惠和對外一起配合,盡力構建清潔低碳、平安高效、智能創新的現代化動力體系,實現動力高質量發展,為河源加速培養“五年夜產業”,鼎力實施“七年夜行動”,爭當融進粵港澳年夜灣區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排頭兵,奮力建設幸福和諧漂亮河源供給堅強靠得住的動力保證。
第二節 基礎原則
——多元清潔,平安發展。優化動力供應布局和結構,構建以清潔低碳為主長期包養導的動力供應體系,晉陞動力系統供應平安保證才能。堅持節約優先,加強重點領域節能,促進動力節約高效應用,進步動力綜合應用效力。公道保證平易近生用能,加強動力需求側治理,周全進步動力應用綜合效益和效力。
——綠色聰明,融會發展。周全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依托動力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形式,推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鼎力發展新動力和聰明動力產業,促進多能互補、系統融會協調發展。
——市場驅動,創新發展。深刻推進電力體制和油氣體制改造,充足發揮市場在動力資源設置裝備擺設中的決定性感化,慢慢理順動力價格機制,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推進動力管理體系和管理才能現代化。
——需求引領,集聚發展。堅持市場需求導向,依托動力科技研發、產業制造和嚴重動力工程優勢,不斷晉陞動力技術程度,完美動力研發、生產、應用、服務全產業鏈,構成動力項目建設和產業集聚發展的新局勢。
——共建共享, TC: